刊名:继续医学教育
主办: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主管: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ISSN:1004-6763
CN:12-1206/G4
影响因子:0.620716
被引频次:31492
期刊分类:继续教育
在职护士作为继续医学教育从业人员之一,其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与地位日渐突出,工作态度认真、专业技术过硬成为护士形象的直接体现[1]。另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护理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果护士不及时更新护理知识、学习护理技术,便难以胜任临床护理工作,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继而导致医疗服务水平下降[2]。因此要求在职护士不断学习、加强培训,以掌握护理新知识与新技术,继而提高个人专业技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3]。鉴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继续医学教育从业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及效果,就本院2 批在职护士的培训情况展开分析,并对比传统培训方法与规范化培训方法的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7 月—2018 年12 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28 名在职护士,纳入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4~31 岁,平均(27.)岁;学历中,大专5 名,本科22 名,研究生1 名;职称中,护士8 例,护师14 例,主管6 例。另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19 年6 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30 名在职护士,纳入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4~32 岁,平均(27.)岁;学历中,大专5 名,本科24 名,研究生1 名;职称中,护士9 例,护师15 例,主管6 例。所有护士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研究过程中因病、事假退出或离职的护士。对比两组在职护士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在职护士进行传统培训。每月1 次应用PowerPoint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集中对在职护士进行课堂授课,不定期进行小讲课与护理查房,同时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更新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观察组:对在职进行规范化培训。(1)制定目标:针对不同职称、不同年限的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与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护理流程、文书规范、沟通技巧、法律知识等;(2)组织培训:根据培训计划,按步骤一一落实,低年资护士侧重于基础护理知识与技术操作的培训,高年资护士侧重于新技术与新业务的推广与应用培训,开设管理培训班,鼓励在职护士踊跃参与;(3)集中考核:分别组织低年资、高年资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的考核,由科室护士长与培训老师负责考核,成绩上报至护理部,并将其与护士的技术职称晋升挂钩。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在职护士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培训效果、核心能力及其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1)考核成绩:包括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组织护士统一进行考核,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考试成绩越好[4]。(2)培训效果:包括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培训内容掌握程度的评分,由护士对自己的培训情况进行自我测评,各项满分10 分,得分越高提示培训效果越好[5]。(3)核心能力:运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CIRN)》进行评测,评测项目包括批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与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6]。(4)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自制调查表对护士进行问卷,指导其对培训模式进行认可度评价,选项分为认可、基本认可、不认可,认可度=(认可例数+基本认可例数)/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1.0 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护士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考核成绩对比(分,)
2.2 培训效果对比
观察组护士的培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培训效果对比(分,)
2.3 核心能力对比
观察组护士的CIRN 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核心能力对比(分,)
2.4 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对比
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对比
3 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终身性、连续性医学教育,目的是让广大卫生技术从业人员学习新的医学知识,以此扩充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7-8]。继续医学教育是医疗机构进行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可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继而提高市场竞争力[9]。在职护士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对象[10]。通过继续医学教育,能够不断更新在职护士的知识技能,提高其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外,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位临床提供护理服务,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专业能力的护理人员。
文章来源:《继续医学教育》 网址: http://www.jxyxjyzz.cn/qikandaodu/2020/0818/397.html
上一篇:儿科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探讨
下一篇:5G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探讨